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网

2024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三
首 页 > 资讯 > 资讯

粤港澳携手同心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22-06-20 15:16:20 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网 阅读

4.21-3.jpg


港珠澳大桥。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4.21.4.jpg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4.21.5.jpg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不久前,全国首个葡语国家及地区税收合作办公室成立运作,港澳籍公务员将进驻横琴办公;深圳首个港澳青年驿站揭牌运营,为港澳青年在深创业就业提供新助力;“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再创沉管安装新纪录。

岭南四月天,春深草木繁。从横跨珠江口的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到加速布局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再到遍布珠三角城市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行走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切感受着时光里的发展变化。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拉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序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近年来,广东始终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以实际行动推动总书记、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加快变成美好现实。

征程万里风帆鼓,携手同心再启航。5.6万平方公里、覆盖约8600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正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迈进。


大笔如椽绘蓝图

牢记嘱托奋争先


当前,湾区已从濒临海洋的地理概念,嬗变为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级湾区应运而生,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珠江水浩荡奔流,伶仃洋海天一色。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快速发展,尤其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新时代呼唤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

自2017年启动建设以来,大湾区建设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总书记的大量心血。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2019年2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明确提出要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新引擎。

南海之滨,东风浩荡。殷殷嘱托,催人奋进!这是国家使命,更是广东担当。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东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粤大地处处掀起建设热潮。粤港澳高层频繁会晤商讨大湾区建设,携手赴世界各地开展联合推介,三地以实际行动推动宏伟蓝图落地落实,加快实现硬联通、软联通、智联通、企联通、心联通。

数据显示,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了2万多家。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逐浪前行。


互联互通加速跑

创新引领产业兴


数日前,澳门法律专业企业MDME有限公司合伙人Tiago Vilhena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办事处内,使用自助发照设备现场打印并领取企业营业执照,实现“足不出境”即可落户横琴。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建设中着力寻求“点”上的重点突破,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尖刀兵”作用,不断引领推动大湾区建设走向深入。

春潮涌动大湾区,扬帆奋进正当时。近年来,广东携手港澳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各领域各层次的改革创新不断破局,迸发出蓬勃活力,在新征程上取得新突破。

念好“通字诀”,软硬联通加速人心相通。

近年来,广东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衔接”,一批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不断推进,为三地协同发展带来新机遇。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三地往来更加便捷。与此同时,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下好“先手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4月初,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传来好消息: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成功出束,再次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该项目投入使用至今,已取得一批重要科学成果,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快建设,一批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加速布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发展全面提速,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三地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正为大湾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提供重要支撑。

建设“大平台”,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

行走在大湾区,粤港澳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已遍地开花:佛山三龙湾,虎牙全球研发总部、大族机器人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东莞滨海湾,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大健康高端医疗产业项目体系雏形显现;中山翠亨新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高端服务业等多点发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以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为抓手,广东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已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超万亿产业集群,一个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形成。


携手同心开新局

全力迈向世界级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仍处于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经济体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决定人心向背。面对疫情,粤港澳齐心协力渡难关。

今年2月以来,广东派出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协助香港进行病例排查和分析工作。同时,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凯普医学等多家广东生物医药企业派出专业团队驰援香港,火眼实验室为核酸检测提速。

即便是在香港疫情较为严峻的农历春节期间,广东全力以赴保障供港物资量足价稳,清远鸡、肇庆生猪、蔬菜水果……大量鲜活农产品源源不断进入香港市场,合力守护春节“团圆味”。

情深系于民生微末,发展更见湾区格局。相比纽约、东京、旧金山等其他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独特的制度安排: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独立关税区、三个独立的管理体制。

粤港澳三地全方位深化合作,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

自去年9月份“横琴方案”“前海方案”正式发布以来,粤澳、粤港加强对接合作,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着眼制度创新,积极探索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

今年1月,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多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整体汇总了深圳在税务、建筑、规划、医疗、海事、文化旅游6个领域的执业便利政策。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樊敬文看来,有了正高级职称,打破了两地执业资格认定壁垒,港籍医生在深圳执业更加便利了,发展空间也更大了。

身处于这场深刻而宏阔的伟大变革,粤港澳三地居民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心相通、情相连、共绘同心圆。

站在新的起点上,粤港澳大湾区正奋楫而上,加速迈向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新征程。


■一线案例


“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扩容

粤港澳金融 互联互通提速


“朋友们不止一次向我推荐‘跨境理财通’。”今年1月,澳门居民林森(化名)搭上了跨境投资“快车”,通过建行“跨境理财通”北向通购买了50万元理财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是全国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设立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也是中央又一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金融创新举措——借助这条特殊通道,港澳投资者和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银行跨境购买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

从去年10月19日首批产品开卖,到今年1月27日内地试点银行扩容至27家,“跨境理财通”一直保持较高市场热度,试点业务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合计24450人。内地与香港间往来业务笔数4075笔,跨境汇划金额48659.75万元;内地与澳门间往来业务笔数3081笔,金额18716.69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粤港澳三地又一项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金融创新举措,“跨境理财通”的推出,不仅有利于大湾区居民更加灵活地配置家庭资产,也有利于粤港澳三地金融机构扩容业务、深化合作,将加快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我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背景下,“跨境理财通”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在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看来,“跨境理财通”的“闭环资金管道”“合格试点银行”“合格投资者门槛”“产品风险限制”等内容体现了试点用意,“让资本跨境流动风险可控、投资者风险可控,为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更深度互联互通、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积累更丰富的前期经验”。

窥一斑而见全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广东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港澳代理见证开户、“跨境理财通”等业务试点相继落地。“未来,我们将以‘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牵引,全力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运行规则衔接、制度对接、市场互通。”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深圳定向港澳选拔公务员

越过深圳河 天地更广阔


“请保持一米距离”“请打开粤核酸码”“请戴好口罩”……在年初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办事处的港籍公务员黄科毅,连续多日值守在辖区内的益田村广场核酸检测点。他说,自己成为健康“防疫墙”的一员,让市民和城市更有“安全感”,虽辛苦但充实。

自2020年底起,深圳定向招录的港澳籍公务员陆续入职,至今已有10人。一年多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服务群众、建设湾区,收获了经验与喜悦。而这背后,是粤港澳之间制度性藩篱的逐步取消,人员、资金等要素在大湾区内的流动更加顺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跑出“融合加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2020年12月,深圳市在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考试中,首次设置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共吸引446名港澳籍人士报名;数千港澳居民进行了咨询,还有221名港澳居民报考非定向港澳选拔的其他职位。经历三轮招考,深圳累计招录了10名港澳籍公务员。

和黄科毅一样,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办工作的港籍公务员黄家达也立志将青春献给大湾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蛇口工业区,到如今的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在这里定居生活、工作圆梦,不少外企、国际学校等也集聚于此。“蛇口外国人多、涉外工作多,我学的是英语,在这里工作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黄家达说。

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在2022年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中,深圳再次设置了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香港青年丁政凯说,深圳定向港澳招录公务员,是内地在公共事务行政体系建设方面的一大创新,既凸显了开放精神,同时对于渴望投身公共服务事业的港澳同胞来说,得到了不再局限于港澳地区的新平台。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