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网

2024 年 10 月 05 日 星期六
首 页 > 资讯 > 资讯

给力!广东多项科创指标全国第一

2022-06-22 15:25:57 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网 阅读

6月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专场,介绍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微信图片_20220622151220.jpg



//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

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表示,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7年的23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61%提高到3.14%;全省研发人员突破110万人;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一是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推进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全面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全面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补齐原始创新短板。全省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从2017年的109.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04.1亿元。在2019和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广东牵头和参与的成果共有5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截至2021年底共组织实施了8批次项目,在5G、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打破一批技术瓶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2021年全省高企总量超6万家,相比2017年接近翻番,近年来广东省A股上市企业中八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全省14家国家级高新区、26家省级高新区以占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5的GDP。

五是推动科技与社会民生融合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三大攻坚战中贡献广东力量。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省5个疫苗取得临床试验批件,1个疫苗获紧急使用。

六是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构建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格局。广东已建成34家国家级、7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面向港澳创建134家创业孵化载体,吸引大批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

七是聚焦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优化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全省持有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人员超过4万人,其中A类高端人才过万人。

八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

微信图片_20220622151227.jpg



//

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居全国首位

//


龚国平表示,广东省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21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6万家,连续六年全国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5.7万家。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由企业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参与项目达九成以上。2020年全省有7.3万家企业享受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

2021年高企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出口总额约2万亿元,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力量;拥有全省约85%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和约90%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省A股上市企业中高企占比超过八成,超5万家高企分布在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高企的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授权发明专利等7个核心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经济体第四

//

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何巨峰表示,2016年至2021年,广东省年度研发经费从2035亿元增长到3800亿元,增长幅度为87%,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从3.86万件增长到10.28万件,增长幅度为166%。截至2021年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44万件,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1万件,排名全球经济体第四,仅居我国整体、美国、日本之后,9家企业入围PCT专利申请全球前50强。 “十三五”期间广东获中国专利奖845项,其中金奖31项,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立法出台《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实施重要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制度,建立了6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个国家级快速维权中心,“十三五”以来至2021年底,全省行政部门查处各类专利、商标案件5.2万多件;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融资总额达135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累计获批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32个、发行规模达到7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2021年,专利转让次数达13.4万件,位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金融化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微信图片_20220622151231.jpg




//

“新工科”改革获显著成效

//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11所高校入围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内地前100名,8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3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相关的139个学科纳入省级重点建设行列,占重点学科总量的69.5%。   

加快推进“新工科”改革,深化科产教融合改革,立项建设 65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0个省级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全省本科高校建有173个产业学院,覆盖电子、通信等40多个产业领域,其中81.5%的产业学院直接服务于“双十”产业集群发展。全省已成立区域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80个,实体化运作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24个,近80%的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

微信图片_20220622151233.jpg



//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连续31年全国第一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省中小企业局局长杨淑鹏表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推进广东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有如下举措:

一是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构建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四梁八柱”,组织举办中国IC30人圆桌会、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等三大产业集团和总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的六大产业基金,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

二是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进培育510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16个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累计推动超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积极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广东成为拥有2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唯一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连续31年保持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两位。

微信图片_20220622151236.jpg



//

散裂中子源实现“零的突破”

//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赖茂华表示,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实现了广东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零的突破”。国家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在广东布局建设人类细胞谱系等5个设施,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助力大湾区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东莞散裂中子源共完成来自国内外约700项用户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布文章百余篇。

广东依托散裂中子源、惠州“两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组建了高水平实验室,实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省实验室“1+1>2”的合作共赢;依托东莞散裂中子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试验装置,为我国医用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依托在建的惠州“两装置”,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惠州市先后开展重离子微孔膜应用、辐照育种等方面产业合作。

微信图片_20220622151242.jpg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