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网

2024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三
首 页 > 《企业家精神》连载

《企业家精神》连载之十六

2022-12-22 13:29:35 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网 阅读

连载之十六:


第二章
企业家精神来源于何处

企业家是如何诞生的:三个认知维度


企业家诞生于市场,是在市场中千锤百炼出来的,这是从社会宏观角度来看的。从个体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是怎么诞生的?遗传、教育、早期环境起什么作用?


对企业家行为的研究、传播、模仿、学习过程,构成了现代媒体、管理学、经济学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社会对企业家行为存在不同层次的认知。从现象到本质,我把它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现象,第二维度是具象,第三维度是命象。由此构成企业家行为由现象到本质的三维空间。


现象维度——大众追捧的成功人士


起码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成为媒体的宠儿、大众追捧的明星。这与中国社会成王败寇的传统有关,又与穷了几千年的人民渴望暴富,希望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乡愿紧密相连。所以,一旦某个企业家成功了,有关他的故事、传说铺天盖地,各种成功学也粉墨登场。他们的故事被包装、粉饰为各种心灵鸡汤,让多少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他们说的话成为社会流行语,许多还成为经典名言,例如遇到风口猪都会飞起来;今天你对我要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等。这正应了微信里某篇文章的那句话:你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而你失败了有道理都是放屁。


所以,在这一层次,企业家行为是大众眼里的企业家行为,是在社会大众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作用下被赋予各种文化烙印的企业家行为。这一维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停留在表象、主观的层次。


下面的例子能够非常生动地说明大众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层次。


前几年江西卫视的一档节目《金牌调解》中,一对湖南的母子在节目里请求调解。儿子原来是做制造业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一天,不知在哪里接触了某成功学老师的成功学,于是把进原材料的几万元全部交了学费。学费要八万元,钱不够,该老师对他说等有钱了再交上来,这让他十分感动。


学成归来以后,他就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以前那个起早贪黑的人不见了,现在看到每个员工他都觉得水平低,认为他们目光短浅,天天对员工说些只有自己才懂的名词。员工觉得他是神经质,而他觉得每个员工都愚蠢之极。更重要的是,他听从大师的教导(大师说西方的产品,成本一元钱,通过品牌战略可以卖到一千元),要全面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如何打造品牌?大师让他想办法和名人、政府领导合影,挂在办公室,而且把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买奔驰,以和品牌相配。母亲被他的行为彻底气疯了,几次要自杀,在节目上连声大哭,觉得原来好好的一个人现在变成这样,在邻居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现在有不少老板,可能是因为被别人的成功刺激,也可能是因为经营太艰难,平时对员工一个子一个子地抠,而学成功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都不眨眼。社会上的成功学只不过是迎合了人们想一夜暴富的心理,它的培训形式和传销非常类似,就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夸张的手势、人多势众的气场,再加上对成功者事迹的渲染,使参加者产生只要自己也这么做就一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企业家的幻觉。


由于只停留在那些成功企业家行为的表象层次,因此简单的模仿只能是东施效颦,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会破坏原来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导致无心经营企业,甚至企业由此而破产。


具象维度——结果导向的工具理性


具象的“具”是工具的“具”,指工具理性。


一百多年来,工业时代的经济活动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精神面貌,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这些由企业家主导的经济活动,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一直试图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找出其中的规律,试图通过对这些规律的学习,使人们提高管理效率,使政府出台更有效率的宏观政策。


这些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在管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一些有意义的思维框架,如平衡计分卡、价值链、核心能力、战略地图、蓝海战略等。这些管理理论是研究者针对经济活动运行的结果,通过数据和事实的追溯,不断创造出的规律性的管理工具。


这个工具正是我所说的对企业家活动认识的第二个维度——具象层次,是一种工具意义上的认识。


能够创造出这些思维工具的研究者,对所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且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但这个思考过程是对经济现象结果式、静态的思维创新活动。也就是说,他们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新颖的概念、理论等,这些理论对实践有比较好的解释和检验能力,从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当这些思维工具被大家认同时,就成为全世界用来解释各种经济活动的工具,也成为商科教学的基本内容。


商科教育中有一门课程“战略管理”,非常生动地说明了工具理性对企业家活动解释的局限性。


战略是企业家区别于非企业家最显著的标志。用奈特的话说,企业主要的问题是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并不重要。这里的“做什么”就是战略问题。企业的战略涉及企业家对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在实践中试错、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是企业家意志、胆量、价值观、信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说,企业家的战略选择过程是一个混沌的过程,不是什么SWOT、PEST的简单分析(当然这些分析可以为企业家的战略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但不是战略决策本身)。而发源于哈佛大学的“战略管理”课程把战略管理当作一种工具,以理性的视角进行学习,严重背离了企业家活动的实质。


在一些公司的董事会上,一些教授对企业提出的战略评判得头头是道。因为他们接触了许多企业的案例,整天用战略管理的工具分析各种企业的战略,所以在董事会上对企业所提出的战略评头论足。这种评判听上去好像很深刻、有道理,但实际上对企业战略改进没有多大作用。因为战略是企业家洞察力、想象力的体现,战略选择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授们的评判是一种工具理性的评判,对企业家战略的启迪作用很小。


对企业家活动进行工具理性分析的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案例分析。


哈佛大学商学院是做案例分析的鼻祖。无论多么复杂的活动,他们都能总结出一些框架来。即使足球教练的活动,他们也可以作为管理学的案例。


作为史上最传奇的足球教练之一,弗格森一手发掘和教出了坎通纳、C罗、贝克汉姆、吉格斯等一大批巨星,并把曼联从一支惨兮兮的保级队带成了全球最赚钱的球队之一。1999年,他还带队拿到了史无前例的欧冠、英超和足总杯三冠王。英国女王闻讯封了他骑士爵位,从此江湖人称弗爵爷。


然而,这些都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弗爵爷的真正厉害之处,是他做到了每个教练都想做但从来没有做到的事——将一支球队带到全球顶尖水平,并且保持几十年之久。


关于弗爵爷如此成功的原因,业界一直众说纷纭。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也就他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比如打好基础、重建团队和建立信念等,然后运用他们讲故事的能力把这些编成案例,9美元一份往外卖。


这就是商界案例最典型的形式!它把企业家(这里是足球教练)无比生动的活动,变成了一种静态的结果导向的结论。试想,这样的案例对人们的启发意义能有多大?


国内某大学的一个教授曾经做了一个关于雅戈尔多元化的案例,也生动地说明了工具理性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他们通过网络、杂志、现场访谈收集了几百万字的文字资料、访谈录音,再经过艰苦的逻辑梳理,运用已有的管理学思维工具,得出结论:雅戈尔的多元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做到了先做强服装主业,然后向地产业拓展,而做地产之前又进行了多年的团队培育,同时将主业产生的现金流回地产业。他们认为这就是雅戈尔多元化成功的原因。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顶尖管理学杂志《管理世界》上,而且案例团队确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企业多元化活动的这种分析,即使大家都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一般来说,这样的成功案例对人的启示作用很小。因为雅戈尔的多元化是一种最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也是非常艰难的活动,是企业家的智慧、果敢、洞察力等发挥作用的结果,还有许多客观条件甚至幸运因素的作用。所以,即使案例总结的原因正确解释了雅戈尔多元化的过程和本质,别人也很难模仿该企业中企业家的思想,很难复制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所以,案例分析的作用有限。


失败的案例、反面的案例则可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就像芒格所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儿,我一辈子都不会去那里。财经作家吴晓波当年的《大败局》一书成为热门畅销书,就是因为研究了大量企业失败的例子,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


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地球到宇宙遥远星系的距离,而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为什么呢?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案例研究人员得出这个结论需要管理学的知识积累、耐心、毅力、研究能力,不过得出的结论一般人一看就明白,就像上面哈佛大学教授的例子一样),而做到则是另一回事。


现在许多老板到国内外的各种EMBA班学习,主要就是学习这些分析性的思维工具,他们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不少,学完后都知道了上面那些管理学的工具,分析问题的系统性、逻辑性提高不少。但是,由于这些都是工具层面的东西,对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线性的、因果关系的、静态的、简单的、归纳式的解释。解释和分析是一回事,而解决问题则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企业家就像将军一样,是通过一个一个战役打出来的,是从战胜敌人、踩着敌人的尸体走出来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通过这种方式的商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工具理性最强。他们往往在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因为这些领域的工作就是把企业的活动,通过上面的各种思维工具,串成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成长的故事,故事越生动越精彩,拿到资本市场上去就越能融到资本。他们利用已有的思维工具,对企业进行润色、概括,这是一种工具理性活动。这些人,即使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在投资银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包装等活动都很出色,一旦创业,则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职业经理人从事理性的管理活动,这种工具理性的商科教育也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对培养管理学人才、提升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世界各国消费需求的饱和、产能的过剩,大型跨国公司难有往日的风采,各种理性的管理活动需求大减,加上许多工具性的管理活动都已经或将要被智能化,例如已经发生的ERP、将要发生的3D打印,使得工具理性活动逐渐减少,而依靠创新创业的企业家活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可持续增长的核心。


所以,对企业家活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显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命象维度——生命源头的万丈瀑布


有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这说明海底捞有它的基因和成功密码,而这种基因和成功密码不是学学就能学会的。也有企业组织员工到海底捞聚餐,学习人家对消费者服务极致的态度,但回来后员工依然如旧。


许多老板把华为的管理视为金科玉律,把它的理念挂在嘴边,在企业里也是群起而学习之,但实际还是实际,理念还是理念,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认识停留在企业家活动的现象和具象层次!


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光辉灿烂的表面,看不到成功后面的精神、斗志、毅力和坚持;我们知道要成功就必须有这些精神、斗志、毅力和坚持,但不知道怎样才具有这些成功的品格。各种成功学、励志书籍、心灵鸡汤迎合了社会上太多的人想成功的心态,但这些都是从结果和现象上似是而非的解读,很难为大众找到成功之路。


我们必须深入到企业家的命象层次,就是深入到其生命的源头,探究企业家与众不同的原因何在,以及怎样才能接近和达到他们那样的状态。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改善自己的生命状态,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真谛。


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华为的老板有那么强烈的忧患意识?为什么华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客户就是上帝?为什么任正非就像一个学习机器,拼命吸收军事、生物、历史、文学、电影等领域的智慧并转换成自己的管理智慧?这种永不疲倦的动力来自哪里?


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回到企业家生命的源头才能有所了解。企业家的生命具有核能一般的能量,这种核能量是如何形成的?(待续)